央视网消息:蜡染技艺在贵州的苗族地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,其作品以素雅的色调、优美的纹样与丰富的文化内涵,受到许多人的喜爱。而贵州省丹寨县的苗族姑娘张义苹,就在传承与创新中,描绘着新的蜡染故事。
(资料图片)
在贵州丹寨的排倒莫村,“家家户户有染缸,妇女人人会蜡染”。蜡染,就像衣食住行一样,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。绘制蜡画是制作蜡染的基础。虽然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美术,但是拿起铜刀,蘸上熔化的蜂蜡,张义苹很快就可以将心中的蓝图绘就而成。这样的技艺,来源于她从小跟随母亲一笔一画地学习。线条勾勒千万次,图案描摹千万遍,经过十多年的磨炼,这双年轻的手早已形成落笔有神的肌肉记忆,而对于生活和世间万物的想象,便是她最好的素材库。
手工制作蜡染需要经过多道工序。千百年的传承中,苗族妇女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制作方式,采用大自然给予的天然植物作为原料。在张义苹看来,其中的每一个环节、每一种材料都是天然的、浪漫的、充满诗意的。她向记者介绍道:
用蜡刀蘸取蜡液,在布上推移。蜡液凝固,形成不同的形状。
画好的布料,在天然发酵的染液中反复浸泡;与空气接触,发生奇妙的氧化反应。
高温煮洗,黄蜡尽褪;清水漂洗,蜡去花现。
汩汩溪水间,蓝白分明的图案呈现在布面上,清透又明亮。
阳光下,将染好颜色的蜡染晾晒,静待时间给我最完美的答案。
多年前,蜡染的布料都是当地家庭自用,精湛的技艺也只能被锁在深山里。为了让蜡染走进更多人的生活,张义苹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成立了蜡染合作社,同时,她也在努力探索,尝试将更多颜色交织在一起,将时尚元素与传统元素相融合,让蜡染技艺有了更多呈现的可能。
如今,张义苹建立起了自己的蜡染工厂,传承千年的手艺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。她将来自海内外的订单分发给乡亲们,帮助大家增加收入、改善生活。
一辈子、一件事,对蜡染的热爱,激励着张义苹做出越来越多创新的蜡染作品。她说她要将蜡染技艺传承下去、传播出去,让它走出大山、走向世界。
关键词: